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部署我国2022年“三农”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强调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并定下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粮食供求现状如何?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粮食的总供给非常宽裕,稻谷和小麦的年产量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基础上,还会有约一半的盈余,口粮安全绝对有保障。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在粮食供求结构方面的矛盾仍较突出,粮食产需存在缺口,粗粮、饲料粮等粮食进口规模仍较大。
根据海关总署较新数据,2021年1—11月,我国粮食进口数量破1.5亿吨(15094.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7%。
“中国的粮食进口不能过度扩大。近年来,受疫情、极端天气灾害、能源价格上涨带动运输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波动剧烈,初级农产品国际贸易物流有时还出现中断,进口市场波动影响国内稳定的风险在提升。”在李国祥看来,粮食进口存在的不确定性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带来了挑战。
李国祥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正是出于对我国大豆和油料作物自给率低、对国际市场依赖过高的考量。他分析,单产水平不高是我国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较主要的瓶颈,此外,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还不理想,很多地方对大豆、食用植物油的认识还不到位、责任落实得不够好。
“我国在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方面并非没有潜力,只要像抓谷物、口粮一样抓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把政策落实到位,完全能做到提高自给率、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李国祥建议,2022年,我国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
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产粮于地;继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通过优良选种提高单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机装配水平;将粮价控制在合理水平,通过支持政策保障粮农的合理收益,调动其积极性;并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确保各地党政同责落实到位。
“粮食产量1.3万亿斤的目标对我国来说只是底线。只要责任落实、支持到位,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很可能达到1.4万亿斤。”李国祥预测。
销售部经理:李焕彩 13700313330
大 区 经 理:李 栋 13189797371
大 区 经 理:宋时雨 18630118842
售 后 支 持:刘 杰 15631193027
总 经 理:刘 云 13930114465
电 话: 0311-85054383
传 真: 0311-85035665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南大街槐西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