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科教环能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科教环能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我市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突破瓶颈制约、强化科技服务、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一、聚焦创新条件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利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化布局,推动产业技术转型升级。鼓励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通过下乡指导、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形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小农户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精准对接需求,整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资源,集成、示范、推广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2022年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计划建立2-3家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
(二)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及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属地监管责任。将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内容列为农技人员培训课程。压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流向管控,严查运输、储存、加工等过程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核查产品采购、加工、销售、管理等档案记录,确保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全部用于原料加工,严禁改变用途。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业转基因加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分别为按季、月度达到100%。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
二、聚焦稳粮保供硬任务,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三)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按照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建立遴选制度,继续组织推荐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省级培训。开展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在职学历提升。鼓励农业类毕业生到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校、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构建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推广新机制。结合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22年计划举办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市级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培训100人。
(四)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继续组织好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90%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发展农业科技特派员600名以上,每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技指导员)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数不少于5户,全年上门指导服务10次以上,并完成年度《技术指导员手册》完整填写,农业科技特派员联系科技示范户姓名、职称、服务内容、联系方式需在科技示范户张榜告知。全市服务科技示范户3000户以上,力争农技人员入户率和农民满意率均达95%以上。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50项次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模式15项以上。加强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充分发挥“中国农技推广”APP作用,实现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在线互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4个以上(其中无为市、南陵县、湾沚区、繁昌区、鸠江区分别4个以上,三山经开区、弋江区分别2个以上)。
(五)组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签订服务协议,落实相关待遇。2022年各县(市)区招募2-5名特聘农技员。
三、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六)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分层分类分段开展全产业链培训。2022年全市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1400人以上。大力培育粮食、畜牧水产养殖及特色农业生产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种养大户,提升全产业链技能水平。开展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培训“暖心行动”、专业农机手和农产品电商人才等专项培训。以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重点开展科普培训。
(七)继续开展农村“鸠兹英才”评选工作。加大本土人才培育,根据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2022年继续开展以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农村“鸠兹英才”评选工作。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尖的原则,精心组织,公开公平公正地评选出21位群众广泛认可、热心公益事业、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优秀农村“鸠兹英才”,并给予每位“鸠兹英才”1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八)继续开展农村返乡人才之星评比。推动“两进两回”,鼓励知识青年、乡贤、退役军人、大学生等更好返乡创业,让科技、资金等要素进农村,继续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创办乡产、带动乡亲的农村返乡人才之星。对获评的农村返乡人才之星,每人给予2万元激励。
(九)强化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培育计划,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服务芜湖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市本级计划培训乡村企业家100人,全市计划培训10000名乡村企业家。
(十)提升高素质农民学历。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的部署,鼓励支持农村“鸠兹英才”、返乡人才“创业之星”、高素质农民参加高职扩招学历教育。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深化产教合作、校企合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振兴骨干人才。
(十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探索培训与学历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衔接机制。强化农广校等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主体功能,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市场主体等参与培训,推进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师资、基地、教材等基础条件建设,推进线上线下培训融合,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积极搭建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服务平台,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与惠农政策支持、金融信贷服务等相衔接,完善跟踪指导服务机制,支持农民参加相关展示展览、技能大赛等,宣传展示高素质农民风采。
三、聚焦农业资源环境改善,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十二)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组织开展集中灭除宣传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持续开展芜湖市小红稻、紫云英、细鳞斜颌鲴、黄缘闭壳龟、圩猪、五华鸡等6个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推进第二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申报工作。
(十三)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实施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争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做好对各县(市)区协调调度、技术指导、督查调研和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继续积极组织参加2022年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抓好博览会招商引资和签约项目落地。大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典型模式。2022年全市计划培育年利用秸秆量1000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40家以上。
(十四)强化农村能源建设。探索建设零碳低碳排放村镇。对农村可再生能源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查找问题。探索建设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推动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加强农村沼气设施安全管理和宣传,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
(十五)推进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膜回收利用体系与可再生资源、垃圾处理、农资销售体系等结合,就地就近、合理布局。示范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
(十六)抓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推进耕地污染防治,稳步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因地制宜推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探索建设一批耕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集中推进示范基地,打造规模化治理示范样板。加强省市县三级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做好农田氮磷流失国控监测点相关工作。
四、聚焦自身建设,提升科教环能系统履职能力
(十七)强化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健全责任制度、报告制度和考评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推进农业科教环能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科教环能事业发展。聚焦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做到对标对表、有求必应、真心真情、求真抓实、知敬畏守底线。
(十八)聚焦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等工作重点,深入县乡村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吸收转化成为破解农业科教环能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
(十九)强化宣传推动。继续与芜湖传媒集团做好农业电视栏目《乡约鸠兹》的拍摄播放工作,突出宣传重点,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各级各部门在探索农业科教环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涌现的生动事例,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销售部经理:李焕彩 13700313330
大 区 经 理:李 栋 13189797371
大 区 经 理:宋时雨 18630118842
售 后 支 持:刘 杰 15631193027
总 经 理:刘 云 13930114465
电 话: 0311-85054383
传 真: 0311-85035665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南大街槐西工业园